追青逐绿 向美而行
春回大地,赣鄱处处花红柳绿,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江西感恩奋进、接续奋斗,一组组数据是我省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最好印证: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绿色生态已成为我省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我省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坚持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考核相结合,建立以环境质量考核为导向的减排考核制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为从“坚决打好”迈向“深入打好”。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落实控气、控车、控烧、控尘、控防“五控”措施,推进16个重点园区VOCs综合整治,完成64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建成200多个街道乡镇气站和120余套黑烟车抓拍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国排名第6位。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和“保好水、治差水”双向发力,加强风险断面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推进工业污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居全国第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省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364家,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提前完成520个行政村和26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构建全域排查、全面整治、全量处置、全过程监控、全方位提升的危废“五全”监管体系,实现危废转移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全程留痕,危废处置能力达58.99万吨/年。
全面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扛牢主责主业、助力发展大局、增进生态福祉。
为解决企业、群众、基层政府遇到的环保难题,我省推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机制。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接待企业3858家,现场受理问题事项3874个,现场解决或答复问题3790个,现场解决率达97.8%;接待群众1506批、1923人次,受理事项1394件,办结率达100%。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出台“两高”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我省劝退一批拟新上“两高”项目,出台《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深化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放管服”改革12条措施》,推行审批正面清单制度化,扩大环评容缺办理范围。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已对11个设区市帮扶全覆盖,帮助重大项目102个、产业园区31个,推动宜春宁德时代、新钢电弧炉改造等重大项目落地,服务景德镇市航空产业发展,指导支持设立电镀集控区。
积极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我省推进环境标准编制修订,落实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环保信用评价等管理,发布危废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投资引导性公告,对弄虚作假环境监测机构出资人实施信用惩戒,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理损害赔偿案件625件,赔偿金额1.6亿元。
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来到南昌市新建区龙潭渠,只见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2月16日,龙潭渠在南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水环境治理领域专家、群众代表和志愿者代表的现场评议下,一致同意销号。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幅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的景象,多次被群众举报。
我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没有手软,更不会下不为例。全省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等问题整改,严格销号管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83个限期整改问题基本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49个限期整改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交办的3435件信访件已解决2934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5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47个;省级督察限期整改的117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77个。
全省持续深化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既严格开展督察、又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生产,既聚焦突出问题、又体现整改成效。同时,在全省开展常态化、规范化派驻监察,各专员办聚焦“督政”职责,加强问题背后责任的监督,向省委、省政府呈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报4期,对42条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共对82个单位、199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来源: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