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里的中国  China in sight

激活基层文化“一池春水”——赣县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纪实

57个项目入选赣县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1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全区基层文化服务人次较去年增长近10倍;文化惠民活动送出春联2万余副,将福气送入千家万户……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去年以来,赣县区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激发基层文化活力,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乡戏”进城 文化惠民有温度

中秋佳节,赣县区客家文化城内热闹非凡。笔者循声而入,地道的采茶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演出现场人潮涌动。

据悉,这是一支从乡镇过来的采茶戏剧团。中秋期间,在客家文化城进行了4场非遗戏剧演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赣县区,“乡戏”进城是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越来越多的乡村剧团“送戏进城”。

赣县区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模式,在全区大摸底,将民间艺术团队汇聚在一起,组建了民间文艺团体联盟,激活基层文化力量;召集民间艺术团队带头人举行座谈会,凝聚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共识,为基层剧团提供政策支持;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乡村剧团的演出水平。

王母渡荷花艺术团、湖江春英采茶剧团、韩坊万象采茶剧团、劳田东河戏剧团、田村瑞狮队……近年来,赣县区20余个土生土长的文艺团队纷纷亮相在众人眼前。这些基层剧团走出乡村,来到城市剧场、大舞台,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场好戏。

赣县区文化馆在客家文化城开设“周末剧场”,各乡村剧团纷纷申请前来演出,全年档期全部排满。每逢重大节日更有一天两场的文化汇演,从采茶戏、东河戏到云灯、木偶戏,乡村剧团为群众带来“文化盛宴”。

截至目前,赣县区上演各类文艺汇演1000余场,内容涵盖戏曲、非遗表演等各个方面,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乡戏”进城不仅深受群众喜爱,还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

戏曲“搭台” 政策宣讲更走“心”

“男婚女嫁两家喜,树立新风要先行。移风易俗人人夸,利国利民利大家。”9月19日,在赣县区韩坊镇金叶广场舞台上,演出人员激情满满地为群众带来一段快板词。

“我家人都爱看戏,每次开场都会提前去,不仅可以看戏,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韩坊镇韩坊村村民廖福秀说。

借助镇里6个乡村剧团,在区文化馆的指导下,韩坊镇开展“每周一台戏”活动,看戏已成为韩坊镇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韩坊镇将政策宣传与文艺演出有机结合。文艺演出前,交警、公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员等工作人员带来交通安全小品,反诈相声,防溺水、移风易俗快板等节目,让观众在看表演中学到知识。

赣县区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政策宣讲、法治宣传、移风易俗等内容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积极邀请专业表演人员,结合当下热点,以戏为媒,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今年以来,赣县区通过“百姓大舞台”的形式,共举办400余场戏曲进村演出,惠及群众8万余人。

活动纷呈 群众生活有滋味

今年1月,赣县区举行首届全民歌唱大赛总决赛。选手们围绕“唱响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主题进行激烈比拼,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和十佳歌手。

全民歌唱大赛刚落下帷幕,民间故事大赛接着上演。民间故事大赛一经开赛便收到作品419篇,涵盖红色故事、历史故事、民俗故事、物产故事等方面,最终评选出75个民间故事,将赣县区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收录成册。

今年以来,在赣县区文化馆的公益培训课程中,食贡制作、成人书法、漆扇技艺等课程陆续开班,累计招收学员300余人。学员以学交友,修身养性,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赣县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谢华清表示:“每到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及周末剧场,百姓大舞台都能吸引很多群众。我们倾力打造一个‘文化+’的平台,通过文化活动的纽带作用,弘扬移风易俗良好风尚,把文化送到基层百姓心坎上。”(徐旖 何桃英)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08 20:12
首页    文化    激活基层文化“一池春水”——赣县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