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里的中国  China in sight

蒙民要方与九医门

蒙民要方

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草原是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公元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在世界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带领蒙古铁骑东征西战,长期的行军打仗、长途跋涉使将士们水土不服,加之蒙古高原寒冷潮湿的恶劣气候,给士兵们带来了病痛上的困扰。在冷兵器时代,军医在保障战斗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老的蒙医以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又吸收了藏医、中医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临床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的民族传统医学。蒙古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这为蒙医的发扬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中,蒙药蒙方黑膏药更是因为使用便捷、疗效好成为成吉思汗军中的必备之物。后经过大量的临床使用和不断改良,蒙民要方得以传承至今。

蒙民要方历经了八百多年的传承,由近代蒙医世家王显家族经过重新整理并进行药方改良升级,才有了我们现在用到的九医门蒙药黑膏药九大产品。

九医门黑膏药由王显始创于1889年。王显8岁识药,10岁开始跟随喇嘛学医,期间得到了多位喇嘛的真传。 12岁开始独立行医,期间更是刻苦钻研蒙医,中医、藏医及印度传统医学相关知识,并对药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了治疗疾病的九种黑膏药秘方。经过大量实验总结,独创黑膏药九步熬制法,尤其第九步窖藏法更使蒙药黑膏药有了更加理想的疗效。由于黑膏药有九款,再加上熬制有九步,故得名九医门。

王显作为九医门的创始人,以“弘扬蒙医,治病救人”为信条,以“药不予赠人,可以物易之,多有多给,少有少给,不得不给”为医规,行医一生,立下无数功德。据家传口述,当时民间流传“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广誉远的龟龄集、九医门的黑膏药”的说法,足以说明九医门黑膏药的影响力。

九医门作为品牌及传承的名号,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关于蒙药黑膏药的产品内容以及相关治疗理念。

九医门蒙药黑膏药主要有九款治疗不同病症的产品,在治疗颈肩腰腿、男科、扶阳补肾、妇科、咳喘、乳腺、肠胃、痛风、痔疮等有特效;

第二,九医门蒙药黑膏药的制作共有九道工序,相关药材经过原料精选粉碎、浸泡发酵、炸药、捞药渣、熬油滴水成珠、下丹熬膏、去火毒、摊涂、静置窖藏九道工序,最终成为患者使用的九医门蒙药黑膏药。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费时费力,成本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一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九医门历经晚清、民国、革命战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岁月,在抗战时期,九医门支锅熬膏,帮助革命志士对伤员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为革命队伍提供了后勤保障。虽几经颠沛流离,动荡辗转,但始终牢记医者本心,坚守蒙医传承,扎根乡土,为邻里乡亲的健康守门。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医药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对蒙药的发掘、收集整理、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新药的研制等方面做了工作。在医疗、科研、教学、药材的产、供、销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四代传人王凤祥对黑膏药进一步改良配方、提高疗效,由于疗效好,在当地名声大噪,百姓们视为珍宝,被邻里亲切地称呼为老王佳黑金膏,在当地广为流传。

第五代传人王哲在查阅大量家传医书资料和历代医学典籍的基础上,重启九医门牌匾,“九医门”品牌得已继续传承。在王哲的努力下,九医门已经拥有完善的制药标准、高质量的药材原材料采购体系以及成熟的生产监管体系,所有产品都依据现代标准化要求生产销售,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也能保证九医门蒙民要方的本源传承。

九医门立足于民族医学,秉承“弘扬蒙医,治病救人”的信念,致力于将民族医学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体验到优质的民族医学服务。

发布时间:2024-11-27 20:47
首页    健康    蒙民要方与九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