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建:群众家门口讲党课展非遗
4月15日,谷雨时节,南昌市新建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城区西北望,三十余公里,梅岭山下,风光旖旎,溪水纵横,霞光溢彩,一面红旗飘扬在溪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由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四个100”文化导师、南昌市新建区委宣传部、新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溪霞镇人民政府及当地市级非遗传承人联合组建的新时代新建区创新型队伍——“新新之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这里开展“好新建·美生活”群众家门口讲党课展非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党把咱的小家放心上,过去看病翻山越岭,如今医保送家门口;从前娃儿上学愁破头,现在村小教室亮堂堂!党的初心就是让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省委党校志愿者傅慧平从群众视角、用群众语言、融群众情怀,与来文明实践广场参加青少年劳动实践活动的孩子及村中老人面对面交流,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溪霞处处溪霞红”,文明实践广场上这间红色氧吧,一度成为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在信仰上“充氧”、精神上“补钙”、党性上“淬火”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南昌新建以全域旅游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美丽缩影”。
“拉面的时候注意力道及速度,不能太快,及注意顺着面条的反作用力回弹上下拉动,要轻要柔。”“四个100”非遗传承导师陈小余边展示制作手工挂面技艺,边手把手教孩子们上面、拉面。陈老表手工挂面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整套流程繁杂而精妙,二十余道工序,经几代改良,如今风味更加纯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叠加“圈粉”热点“江西小炒”,把挂面推上全国人民餐桌。
“土将军中医药老字号创于清光绪年间,祖上一把草,一根针,一幅膏药行走江湖,治病救人。在治疗跌打损伤、肩颈腰腿痛等方面,能直达病灶。传承至今140多年的历史,产品历经创新改良,深得百姓认可,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治。”土将军膏药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斯青一边为群众推拿调理,一边讲解科普中医药知识。
“今年是蛇年,我要一只蛇!”“我属羊,教我捏个独角兽!”“我喜欢大海,我要吹一只小海豚。”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溪霞吹糖人代表性传承人熊传发摊位旁围满了孩子,熊传发边教孩子们吹糖人,边回忆着这过去,“接过爷爷走街串巷、披星戴月的扁担,吹糖至今二十余载,不断实践、思考与改良,现在更多的是让顾客自己吹、捏、塑型。”
吹糖人是一种存在于中国民间的传统小手艺。熊传发世代家传以此谋生,南昌吹糖人造型朴拙、生动,以动物造型居多,并分为空心糖人和实心糖人,造型逼真可爱,极受人们尤其是小孩欢迎。孩子们拿到了心爱的糖人,熊传发内心莫名地感觉到喜悦。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碗碗热腾腾的“非遗文化”面条送到一位位老人孩子手中。这是来自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的志愿者在村民熊立中家为他们做的一顿暖心晚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老香樟下,氤氲春色中古朴村落干净整洁,一条荒废的茶马古道横贯村庄南北,村庄更显宁谧祥和。这里春天花香四溢,夏季瓜果飘香,乡村旅游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溪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面红旗在文明新风中迎风飘扬,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