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里的中国  China in sight

江西赣县:非遗戏曲薪火传,文化惠民绽新颜

图片1_副本.jpg

 

中媒在线4月24日江西讯(何桃英)传承经典,守护文脉。4月23日,赣县区戏曲表演培训在新饭店三楼会议厅开班,全区27 个民间文艺团体的49名学员齐聚一堂,开启戏曲艺术学习之旅。此次培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戏曲艺术为目标,致力于提升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质量与演员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国家级非遗赣南采茶戏与赣县“东河戏”两大特色剧种。在赣南采茶戏课程中,学员们学习《牡丹调》《打鞋底》《长铜钱歌》等经典曲牌唱腔,以及女子组合八个手位、圆场,男子组合高矮字步组合,女子扇子组合、男子水袖组合等表演技巧,还参与《睄妹子》表演技能讲座。赣县 “东河戏” 课程则围绕传统折子戏《牡丹对药》的唱腔与表演展开。

 

图片3_副本.jpg

 

“赣南采茶戏”贴近生活,语言诙谐,载歌载舞,充满客家文化韵味,剧目多为喜剧,反映百姓爱情与生产生活。其音乐唱腔以茶腔、灯腔为主,兼含路腔和杂调。而赣县“东河戏”作为江西古老剧种,声腔集高、昆、弹等大成,舞台语言为 “赣州官话”,角色行当齐全,更有“钉耙、野鸡步”等独特表演绝技。 

 

此次培训为期两天,邀请到4位重量级老师授课:国家级非遗“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导演陈宾茂,“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李红,国家级非遗“东河戏”代表性传承人马玉兰,国家三级演员吕鹛 。课堂上,陈宾茂以“采茶戏没扇子,等于吃饭没筷子”的生动比喻,讲解采茶戏中扇子的重要性,并示范彩扇、水袖动作;李红细致讲解采茶戏唱腔特点,教学经典曲牌,课堂互动热烈。老师们从唱腔、咬字到表演、人物塑造,亲自示范、耐心指导,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演艺水平与艺术素养。 

 

 

当前,“赣南采茶戏”和赣县“东河戏”的传承面临传承人群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等困境。为此,赣县区积极探索保护传承路径:成立民间文艺团体联盟,整合20多支文艺队伍,建立座谈、培训等机制;举办“周末剧场”,自去年4月起,民间文艺团队在客家文化城轮流演出,至今已上演110余场,惠及50余万人次;开展民间文艺团体戏曲大赛,20支团体参赛,吸引20多万人次关注,实现以赛促训;推进“乡村剧场”活动,各乡镇文艺团体每周开展2 - 3场演出,融入政策宣讲、文明新风宣传等内容。 

 

图片6_副本.jpg

 

未来,赣县区将持续挖掘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让地方戏曲回归民间、扎根乡土、融入生活。(何桃英)

发布时间:2025-04-24 11:12
首页    文化    江西赣县:非遗戏曲薪火传,文化惠民绽新颜